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相关的大血管闭塞(ICAS-LVO)是导致缺血性卒中重要原因之一,不同人种之间差异明显,在亚洲人群相对常见,占缺血性中风的25%~50%。CICAS研究[1]中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中,46.6%合并ICAS(狭窄率>50%)。
《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》[2]指出:颅内动脉闭塞合并原位狭窄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尚不明确,由于单纯支架取栓困难大、开通率低,临床常会选择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作为补救措施。急诊血管内治疗时可以考虑应用血管成形、支架置入等补救措施,以使再灌注血流达到eTICI分级2b50~3级(Ⅱb类推荐,B级证据)。
但先取栓后血管成形的处理方式存在诸多困难:如血栓易位、狭窄远端的血栓难以取出,再通率低;反复交换与取栓可能损伤血管,引起斑块破裂、血管夹层,导致再次通过困难等。现有的取栓器械只是为了单纯的取栓操作而设计,对于ICAS-LVO这类复杂情况,尚缺乏专门的器械与技术。
近两年提出的BASIS技术,可以同时解决狭窄与栓塞的治疗ICAS-LVO患者。目前获得了临床专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可,初步验证了BASIS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。
FAST ICAS技术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杨鹏飞教授、张永巍教授、李子付教授、张磊教授和邢鹏飞教授提出,即Fastunnel?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能够与Syphonet?等多种取栓支架相结合,可以采用FAST ICAS(FASTunnel in thrombectomy for ICAS occlusion)技术,在取栓支架释放后,可以通过Fastunnel?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扩张解除近端狭窄对取栓支架的限制,减少血栓因刮擦造成的血栓逃逸。FAST ICAS技术利于急性ICAS闭塞远端血栓取出,缩短手术时间。FAST ICAS技术能够防止急性ICAS闭塞血管成形后,栓子向远端逃逸,提高手术安全性。
对于急诊高度怀疑是ICAS患者,FAST ICAS操作步骤:利用同轴技术,微导丝引导Fastunnel?穿过病变*。
首过效应*提示局部存在血栓。
将Fastunnel?跟进至远端,撤出微导丝, Fastunnel?内造影确认位于血管真腔且无远端栓塞后,沿Fastunnel?输送Syphonet?等取栓支架*。
回撤Fastunnel?释放Syphonet?等取栓支架,Tethys?等中间导引导管/Tethys AS?等血栓抽吸导管造影观察局部管腔形态,若存在局限性狭窄则考虑是ICAS-AIS-LVO。
沿着支架推送杆,将Fastunnel?向前跟进使球囊覆盖狭窄病变部位。
球囊缓慢充盈扩张。
Fastunnel?球囊泄压,回撤Fastunnel?完全释放Syphonet?等取栓支架。
利用Syphonet?等取栓支架远端锚定作用撤出Fastunnel?,前进Tethys?等中间导引导管/Tethys AS?等血栓抽吸导管。
SWIM抽拉结合取栓。
造影确认狭窄程度。
若残余狭窄程度≥70%,或存在局部限流性夹层,Fastunnel?沿微导丝重新到位,造影确认狭窄部位。
撤出微导丝,沿Fastunnel?输送颅内自膨式支架*。
调整系统张力,定位支架远端,沿Fastunnel?释放颅内自膨式支架。
再次造影观察残余狭窄程度,必要时行球囊后扩,观察15-20min,前向血流稳定,撤出所有器械,结束手术。